一、“星河一号”
早上六点,我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给惊醒了。电话是发射基地的苏平教授打来的,他让我参加早上七点钟的一个会议,主要讨论飞船发射的一些问题。
我叫郭帆,毕业于中国航空航天大学,目前主管航空材料应用以及太空探测。我在进入基地任职之前,曾给主管基地发射任务的苏平教授当过一段时间助手。苏平是我的导师,更是我事业上的领路人,所以,我们的关系一直相当密切。
再说一下这位苏平教授,他也毕业于中国航空航天大学,也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过一段时间,他是当今世界上有着很高知名度的航天专家。此人中等个头儿,虽说已年龄不足六十,但瘦削的脸上却布满了鱼尾纹和抬头纹。他头上的白发已经超过黑发的一半儿,可见研究这项事业精神压力有多大了。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,在我看来,他就是一个“工作狂”。而这次“星河一号”登陆火星的任务,又像是一块重达千钧的石头一样压在了他的肩上。
此时,我看了看手机上所显示的日期——2037年10月5日。
此次载人登陆火星的飞船被命名为“星河一号”,这也是它的第五次工作了。由于前两次的发射失败,这项计划被推迟了长达半年时间,直到第三次发射才得以成功。我们在2035年10月份的时候,将工作仓、生存仓、燃料等送上了火星,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创举。不只如此,这次的任务就是在火星上建设基地,还要建设一座太空探测雷达,用以接收来自太空的无线电源的无线电波。当然了,这个“天眼”计划建设在火星之上,可以探测到银河系外部的一些情况,这是在地球上观测所无法比拟的。
再说回这次会议吧。 这次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,发射基地的中高级科技人员都参加了这次会议。会议首先由基地的办公室王煜晟主任介绍了“星河一号”的具体情况:
“我们的‘星河一号’是我们全球研发的最强火箭系统,它的直径达到了9.5米,净高5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