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请先不要打断我,我想质询的仅是这个,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”我听着他们的辩论,
默默记下几个关键词。我正在打一场辩论的比赛,
辩题是《表白被拒和暗恋未果哪一个更痛苦》和那个人一起。……这种抓马的辩题,
怎么正让我和他遇上。我阐述的是反方,暗恋未果更痛苦。这次辩题太像我的真实写照,
五年多,暗恋未果的痛苦,辩词几乎不需要我去书本或者网上查阅。“好,现由我来结辩,
与此同时,我想先质询一下对方辩友。”我拿起麦克风,盯着着对面正方三辩的他,同样,
他对上了我的目光。“您方的观点是表白被拒更痛苦,对方三辩,
你刚才提到表白被拒的现实和自身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在我看来,表白被拒,
也是勇敢的表明了自己的心意,窥见了天光,它终有了一个结局,而并非是一个人的独角戏。
至于说强烈的反差,远比不过,一个人躲在背后,
悄悄地一遍遍翻看一个人的朋友圈或者信息,去一遍遍猜测,他为什么换了签名,
为什么删除了评论,从而自己一次次内耗反问所带来的反差和失落多,暗恋未果,
它不是一瞬间的暴雨,是一直的潮湿。”我一边质询反驳,
一边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和颤抖的手。笑话,我打了虽没有那么多场辩论,
但也不会因一个校内辩论紧张。只是,我觉得,我所对着他说的每一句,都像是在摊牌,
都像是在表白。收回看他的目光,我转身对着台下,开始结辩。“中国人的爱往往是含蓄的,
为什么我们今天说心动不如行动,就是因为这几千年来,我们都爱得太含蓄,爱的太克制,
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爱一个交代,我们不能终其一生都在追寻那个人的影子。
”“我们暗恋的过程,不全是痛苦的,我们会一边暗恋一边自我犹豫。
也就是说当我看到他的时候,我有时会开心我有时会难过,我们的快乐和那些难过相比,
但其实不是的,其实那些所谓的疗愈,都是来自我们的自我幻想,
都是我一个人情绪的独角戏,我们习惯靠臆想来满足这颗想爱而不敢爱的心。
没有故事的结局往往意味深远,没有结果的事情往往难以忘怀。
我们也没有给自己的感情一个交代,为什么要给感情一个交代,就是在日后想起的时候,
会觉得,至少那个人知道我的名字,至少他听过我告诉他我喜欢他。”我鞠了一躬,坐下,
眼眶湿润。受不了了!我忍住!就是说!哪有打辩论纯纯照镜子的!结束之后,
我没有犹豫地快步走出。阳光真好,丁达尔效应百看不厌。来A大也有半年多了,
我已是研一下学期了,看着网络上研究生招生考试出初试成绩,也有种很神奇的感觉,
好像就是昨天的事。我拿出手机,正打算拍一下天空,一道阴影走近。
“学长”我扭头看到了周羡华,有些手足无措的把手机收起。
“嗯”他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。然后,我的手机屏幕亮了,是他发来的照片,
拍下了丁达尔效应和天空。我顿了一下,望着他“谢谢”“刚刚,辩论打得不错,
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”他主动提起。“辩论嘛,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之分,
就是具有争议的话题,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才算是辩论吧。”耳边传来他的细微的笑声。
“我认同。刚刚在想什么?”“时间过得蛮快的,今天研究生初试成绩就出来了,
我在想我当时的心情。我来这里也有半年了。”我期待着他想到什么。“对,
当时去接你报道,也过去有那么长时间了啊”他记得!哦,他还记得啊!那年,
其实也就是去年。9月初,开学季。“喂…学长,
我是季淮晏”我颤颤巍巍地终于鼓起勇气拨打了那一个看过无数遍,在拨号删了又打,
打了又删的电话号码。“欸学妹,我知道,有什么事吗”他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来,
恍如隔世。思绪一下子被拽回了四年前第一次听到他讲话的时候,我回了回神。
“你现在忙吗?”我抑制不住自己颤抖的声音,顿了一下,接着说道“我在A大的校门口,
学长”话音刚落,听到“不忙,我暑假提前回校了,现在刚准备…?”明显的他听完我的话,
愣了一下。我屏息凝神…“你在A大的门口?”“学长,我来研究生报道”“所以,
你要来接我一下吗?”……“你等一下,我就来”“好”挂了电话之后,我长舒了一口气,
手心出汗。胡乱的擦了擦,我开始打量起A大,这所让我魂牵梦绕的学校。
阳光顺着树枝的缝隙洒下来,光影一束束,今天的天气不算炎热,阳光正好,
正如小说里那种夏天,少年青春美好的词,如出一辙。周羡华,这个困住我青春的人,
终于在此刻,让我释怀了这四年的路,回忆都加了滤镜。一会儿,电话响了,我接了起来,
是他找不到我吗?这也正常。突然,“季淮晏”这声音从电话和风一起传来我于嘈杂中抬头,
对上了他的目光…听到了他的声音,一如当年。高考后的那个暑假,
在八月份的某一天...当时我正在洗水果,放在一旁的手机亮了起来。甩了甩手上的水,
拿起手机,是外市陌生号码,很奇怪,我一般是不接陌生电话的,但就一瞬,我接下了。
“喂,你好,是季淮晏吗?”“是的,您是?”我倚在沙发上。“打扰了,是这样,
我是劲秋大学的志愿者,是大四的学长,学校有一些信息需要确认,
然后需要你提供你的住址,来给你快递一些东西”他的声音好好听,“...欸,好的,
我电话号就是我的微信”好像是非常顺理成章地加上了学长的微信,在电话里,
我又问了一些很繁琐又无厘头的问题,比如说,我们的校区宿舍几人,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,
物价贵不贵,他都一一解答,不急不躁、柔和。是啊,不同于小说里的设定,我没那么厉害,
没有特别优渥的家境,或者逆天的成绩。我的家庭并不很富裕,但也过得不错,
没让我吃过什么苦,在今年的高考中,我考的不尽人意,不过好在也是不错的本科。我呢,
把自己省逆天的分数线打趣为“起早贪黑上双非”。而对于这个结果,
我能做的只是欣然接受,但却一直怀有一种不甘平凡肆意张狂的心。
也是周羡华的一些动态让我明了,我的想法或者目标不是空想,不是狂妄和做梦,
他从未主动跟我夸耀些什么,只是偶然看到他做志愿者的那段时间,正在备战国赛,
我惊讶感叹于他的厉害。然后顺藤摸瓜看他的朋友圈,校赛,市赛,省赛全都是一等奖。
不管是比赛还是其他的排名,都是清一色的第一。我边翻看边瞪大了双眼,真...夸张啊。
处于一种开学焦虑下的我,一直不想要面对全新的环境,虽然他从未主动跟我发起对话,
但他若有若无的动态和信息好像都在帮我缓解焦虑和不安。我翻看朋友圈,
看到了他说的一句“上学可以去很多地方,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”。一瞬间,豁然开朗,
一瞬间,烟消云散。我嘟囔着,在手机备忘录写下了这句话,这是有关于他的第一条备忘录。
之后,甚至在备忘录里有一个专门关于他的文件夹。看他的朋友圈,他是爱好旅游的人,
我想,他应该爱林间的光,山间的水,他像风,洒脱,自由。
一开始我和他并没有什么交集和互动,只是偶然朋友圈的一个赞,一个评论罢了。
就这样慢慢的过,之后,我有什么学校想知道的事情,我便会去问他,无厘头又幼稚,
但是周羡华都详细解答,又不失幽默。跟之前一样,
他还是从未主动发起对话...他的国赛结束,我的假期结束。就这样,
我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,他...也是。周羡华的学年制只有三年,大三,
他就外出集训学习,准备考研。我大一,他大四,我认识他的时候,他就离开了。
我和他一面也没有见到。他在北校区,我在南校区。好在的是,南北校区之间,
有一座很棒的天桥互通。之后,我经常喜欢去北校区,去我们学校的图书馆。他离开了,
我却一得空便钻往北校区,可能,那个地方,到处都是他的影子。我虽没有见过他,
可他的样貌我在脑海里描绘了许多许多次,早已烂熟于心。他不在,却又无处不在。
因为知道他做志愿者一定加了很多新生或者同学。然后,
我就会开玩笑问他:我算不算在你这里混了个眼熟?周羡华一开始并没有懂我的意思,
我斟酌斟酌用词,又换了一种问法:就是说,你记住我了吗?他哈哈说道,记得啦。
我顺着周羡华的路,竞选班委,入学生会,参加社团,可能很多人会说,专科的这些东西,
有什么用,我当时所想的只是,我想追随他的脚步,仅仅而已。这,一步也不能让。但,
参加这些东西,身兼数职,的确让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。偶尔,我也会跟他聊几句,随意,
闲散。他也在比较捧场我跟他分享的事情。时间就这么过,我也说不上到底是什么时候,
到底是怎样的情景。是知道他很厉害的时候吗?可厉害的人有很多,就算我现在抛开这一点,
发现也是喜欢。是周羡华的性格吗?也不全是,
就在我可能有一点意识到我是不是喜欢他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
可能就是我和男生相处得还太少,可能是我高频率的跟他讲话,让我产生的错觉。所以,
我慢慢不再跟他聊那么多,也减少了跟他讲话的频率,之后过了很久,很久。偶然有一天,
有老师来我们班宣传,是一个课间,刚好我不在。等到回来上课的时候,
我桌上也没什么东西,看到同学拿着的小卡片,我想一定是考研的机构,之前的机构,
我是一点也没有关心的,但是那天,我还是问了同学借了小卡片,加上了那个老师。
然后得知,那个老师,就是当时帮周羡华报名的那位,老师跟我聊了一点他,说他很厉害。
几乎是不假思索的,我就报名了。那个时候,心里还想着,
那个老师能不能多说一点关于周羡华的东西。还好他是个比较喜欢记录生活的人,
我在朋友圈里,能看到有关于他的消息,他当时确实是客气又疏远的,
我不知道该跟你聊什么。我就期待着周羡华的一点点动态,
之后在看到他多次得奖评优的时候,更多的是心疼,心疼他,但为他高兴。
我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矫情和莫名其妙,但确实是这样。之后,我有将我的想法询问过朋友,
经过一次次的证实,我想,是喜欢,可当喜欢还不是喜欢的时候,它叫什么呢?也许,
它可以叫惦念。肯定了我这个想法之后,就没有那么纠结了,
我悄悄保存着周羡华发到朋友圈的图片和视频,因为有一些视频,他之后会隐藏。
记得当时他发了一个“起风了”的背景音乐,看的我非常的揪心,
看到了他那段辛苦的时间段,也给了我莫大的动力。
现在事件的先后顺序我记的已经有点模糊了。其实想让自己和他知道的是,那不是一时兴起,
是我经过了长时间的冷静和自我辨析、克制、反问之后得出的让我欣喜又胆怯的喜欢。
我觉得,他像风,洒脱,自由。我很喜欢他之前在视频号发的视频,
不管是备战比赛的经历还是学习取得的成绩历程。在我的感知中,那不是骄傲,
更并非想要夸大什么,是支撑我的动力。是我在内耗和焦虑的时候,想一遍一遍观看的东西。
的确,周羡华自信又强大。我也有比较忙的时候,经常会当志愿者没日没夜,随叫随到。
经常熬大夜去选题,搞推文,还有排版。这些让我辛苦,但还算乐在其中。
就算有很忙的时候,我的闹钟里一直有一个晚上十点的闹钟,我把闹钟的名称,
设成了周羡华的名字。在就算忙的时候,每一天也会想起他。我会偷偷在他发朋友圈的时候,
过了一会儿我就发朋友圈,那样,在我的列表中,我们两个的朋友圈就算挨在一起了。
很幼稚,我却干过很多次。对于我这点心思,我如数地全盘托出了。现在看来,
我是一个蛮奇怪的人。在还没见过他的时候,就喜欢上了这样一个人。可能是因为,
他太鲜活,并非高高在上的距离感,他真实可触。确实,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,
也并非所有的暗恋都能窥见天光。我时时关注着,关于他的一点点动态,头像,朋友圈,
签名...所以说,这次碰到的这个辩题,这不纯纯是我的亲身经历!在那几乎近四年里,
我们并没有什么交集,只是之后,他也会偶尔跟我谈论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点问题。
而每次和他对话,我都会控制不住的手抖,
不过这也算是打破了从未主动发起对话的情景了吧。这四年,是漫长的,难走的,
充满无数自我否定和辨析的,很幸运,我都坚持了下来。我还记得,在他要考研的那一年,
我去了寺庙,每座庙前,我都秉承着诚意跪拜行礼,心里不断不断重复着希望他如愿的愿望。
为他燃香,为他跪拜,为他祈福,为他请符。我,乐在其中。而,我也鼓起勇气,
快递给他我帮他请的符。后来,他给我发照片,他挂在了书包上,那一刹那,
心就开始不听话,我深呼吸也压不下的颤抖,到现在都记得。之后,如他所愿,
他成功地考研进入了A大,我知道他可以。我们,没有见面,
尽管他考完试之后回来过劲秋大学。他提起过,我却以理由委婉拒绝。想见他,很想见他,
但我却不勇敢,喜欢他,我发现我是有点小心翼翼。他老家在南方,是南瑜这所城市,
之前我就有过疑问,在南方不好吗?为什么要来我们省,来劲秋上学呢?学业压力也那么大,
分数线也高。之后问起,才得知,他现在生活在我们省的宁华市。
那这一切好像都变得明了了。一下子,我就对两所城市有了执念。
电视剧和小说里匆匆过去的几年,哪有那么云淡风轻呢?好在结果是好的,而我在劲秋,
也开始了暴风吸入一般的学习。我也想考A大,想去他去的地方,想看他看过的风景,
想走他走过的路。我的数学并不出彩,我开始的很早,
大一下学期就在他的影响下就着手学习。这个过程是痛苦的,我的确不否认。
学习并不会让我感到愉悦,只是取得的结果如果是值得的,才会让我感到一丝慰藉。
A大很美,他也会在朋友圈里更新动态和照片。在大二的时候,
我就退出了学生会和一部分的社团,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,最后,我考研的那年,
包揽了专业第一名,那一瞬间,我突然绷不住了。已经,四年了。而我,
也顺利的考入了A大的法律系。A大,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,我再一次感叹缘分。
它是我高中时候就执念的学校,我的目标,也是如此。那时候,是我第一次,
鼓起勇气拨通了他的电话,我仍然记得,像很久之前,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,
我想要告诉他这样的一个消息。“喂?学长好,我是季淮晏”“欸!
学妹”他的语气轻松愉悦。“我听说你考得很好啊!恭喜哦”他...怎么会知道呢下一秒,
他在离我不知道多远的某个地方,好像猜中了我的想法。
耳边传来他细碎的笑声“我是听当时那个机构的老师告诉我的”“你很厉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