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紧急合作三月的天,说变就变。俞瑾揉了揉酸胀的眼睛,
将第三杯黑咖啡一饮而尽。连续36小时的值班让她的视线有些模糊,
但春季流感高峰期的急诊科根本不允许她有任何喘息的机会。"俞医生,刚接到通知,
环城高速发生重大连环车祸,15分钟后第一批伤员到院!"护士长急匆匆推门而入。
俞瑾立刻放下杯子,迅速扎起散落的发丝:"启动红色预警,通知所有休班的医生立刻回院,
优先清空3-5号抢救室。"她快步走向急诊大厅,熟练地指挥着准备工作。走廊拐角处,
一个高大的身影与她擦肩而过,带起一阵冷风。"神经外科会诊?"俞瑾叫住对方,
"3号抢救室需要你们待命。"男人转过身,
白大褂下的肩膀宽阔得几乎挡住了整个走廊灯光。他的眉峰如刀,
眼神锐利得让俞瑾下意识站直了身体。"程陌,新调来的神经外科副主任。
"他简短地自我介绍,声音低沉,"病人什么情况?""多发伤,疑似颅脑损伤,
血压80/50,心率120,右瞳孔散大。"俞瑾迅速回答。
程陌眉头一皱:"CT做了吗?""还没,刚接到通知,病人还在路上。""直接送手术室,
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急诊。"程陌斩钉截铁地说,"瞳孔变化提示脑疝形成,
每延迟一分钟手术,死亡率增加10%。
"俞瑾握紧了手中的病历夹:"病人还有腹腔内出血的迹象,
需要先稳定——""颅脑损伤优先。"程陌打断她,"通知手术室准备开颅。
""在没有全面评估前贸然手术风险太大!"俞瑾声音提高了几分,
"至少等初步检查——""我是神经外科医生。"程陌冷冷地看了她一眼,
"如果病人死在检查台上,责任我来负。"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,打断了他们的争执。
三小时后,手术灯熄灭。程陌走出手术室,白大褂上沾着零星血迹。"手术成功,血肿清除。
"他对等候在外的家属说,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。俞瑾站在不远处,
看着家属感激涕零的样子,却注意到程陌转身时一瞬间的疲惫。她刚想上前,
护士突然急匆匆跑来:"程医生,3床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!"程陌的表情立刻紧绷起来。
俞瑾心头一沉——这正是她之前担心的并发症。当夜,经过多科室协作,病人终于转危为安。
凌晨三点的医生休息室,俞瑾推门而入,发现程陌独自坐在黑暗中,
面前放着一杯早已冷透的茶。"肾功能恢复了。"她轻声说。
程陌没有抬头:"如果按你的方案先稳定再手术,结果会不会不同?"这问题让俞瑾一愣。
她没想到这个看似傲慢的男人会反思自己的决定。"医学没有如果。"她最终回答,
"重要的是病人现在没事了。"程陌终于抬起头,窗外的月光映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,
俞瑾第一次注意到他眼下浓重的阴影。"你很特别,俞医生。"他忽然说,
"大多数急诊科医生要么唯唯诺诺,要么莽撞冒进。
"俞瑾不知该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评价。正当气氛变得微妙时,休息室的门再次被推开。
"啊,正好你们两个都在。"急诊科主任林教授笑眯眯地说,"春季流感应急小组,
就由你们俩共同负责了。"俞瑾和程陌同时转头看向对方,
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诧异和隐隐的抗拒。窗外,今年的最后一场春雪悄然飘落。
第二章:冰与火的协奏应急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在第二天早晨七点准时开始。
俞瑾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会议室,却发现程陌已经在那里,面前摊开着厚厚一叠文件。
"这是过去五年春季流感的病例分析。"他头也不抬地推过来一份装订整齐的册子,
"我需要你在十点前看完,标记出所有重症转化的早期指征。"俞瑾翻开册子,
里面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让她惊讶。这些分析远超常规统计,
甚至包含了天气变化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。会议室内陆续坐满了来自各科室的医生。
程陌站起身,投影仪冷光打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。"从今天开始,
所有流感病例按照新标准分级处理。"他点击遥控器,屏幕上出现一张极为复杂的流程图,
"任何一项指标异常,立即启动三级预案。
"一位年轻住院医小声嘀咕:"这标准也太严格了...""严格?
"程陌的目光如手术刀般扫过去,"去年本市流感相关死亡率是0.17%,
按这个标准可以降到0.09%。换算成具体数字,意味着能多救回至少二十条生命。
你觉得这不值得?"会议室鸦雀无声。俞瑾注意到程陌说这话时,
左手无意识地按在上腹部位,力道大得让白大褂起了皱褶。散会后,团队成员个个愁眉苦脸。
护士长拉住俞瑾:"俞医生,这位程主任也太吓人了,那些表格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啊!
""先按他说的做。"俞瑾安慰道,"我去沟通简化流程。"她敲开程陌办公室门时,
他正弯腰从抽屉里取药,见有人进来迅速合上抽屉,
但俞瑾还是瞥见了里面排列整齐的各类胃药和止痛药。"有事?"程陌的声音恢复了冷淡。
俞瑾直接递上一份简化版流程:"我认为可以保留核心指标,去掉这些重复检查部分。
效率能提高40%,对预后判断准确率影响不超过2%。"程陌接过文件,眉头渐渐舒展。
他抬头时,俞瑾第一次在他眼中看到类似赞赏的神色。"你很擅长在效率与安全间找平衡点。
"他顿了顿,"就按你的方案执行。"正当俞瑾准备离开,急诊电话突然响起。
护士急促的声音传来:"程主任,俞医生,刚收治一位特殊病例,
需要神经外科和急诊科联合会诊!"病人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因高烧昏迷入院,
CT显示脑部有肿瘤阴影,同时肺部出现罕见炎症表现。复杂的病情让年轻医生们束手无策。
"先处理急性感染。"俞瑾检查着生命体征,"否则承受不了开颅手术。
"程陌盯着CT片沉思片刻,突然问道:"患者发病前去过哪里?"家属回答:"乡下,
帮我们照看果园。""加做寄生虫抗体检测。"程陌果断决定,
"可能是隐源性脑炎合并机会性感染。"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。当治疗方案确定后,
已是深夜。俞瑾在医生休息室泡了两杯咖啡,递给程陌一杯。"你怎么想到寄生虫感染的?
"她好奇地问。程陌接过咖啡,
手指不经意擦过她的指尖:"十年前云南支医时见过类似病例。"他语气平淡,
却让俞瑾心头一震——那个贫困省份的偏远地区,不是名医们通常选择的镀金去处。
正当俞瑾想进一步询问,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:"程主任!果然是你!
听说你调来这所医院,我特意过来看看老同事。"程陌的表情瞬间凝固。
俞瑾敏锐地注意到他握杯的手指骤然收紧。"张医生。"他冷淡地点头示意。
张医生转向俞瑾,笑容满面:"这位美女医生不知道吧?程主任在我们医院可是传奇人物,
最后一台手术更是——""患者需要复查CT。"程陌突然起身打断,"失陪了。
"望着程陌匆匆离去的背影,张医生意味深长地笑了笑:"看来程主任还是老样子,
不喜欢提那件事啊。""什么事?"俞瑾忍不住问。
张医生压低声音:"他离开我们医院的真实原因。"说完便告辞离开,留下满室疑云。
俞瑾走向CT室,远远看见程陌独自站在观片灯前,挺拔的背影在冷光中显得异常孤独。
她突然意识到,这位看似冷硬的神经外科医生,或许背负着比她想象中更沉重的秘密。
第三章:雪夜初融凌晨三点,老年患者病情突然恶化。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中,
程陌和俞瑾同时冲到病床前。"颅内压升高!"护士急促报告。
程陌迅速检查瞳孔:"脑室引流管堵塞,准备紧急穿刺。
"俞瑾已经调出患者最新血气分析:"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,需要同时处理呼吸衰竭!
"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,两人配合出奇地默契。程陌专注于降低颅内压,
而俞瑾则稳定着患者的呼吸循环。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帘时,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。
"漂亮的操作。"程陌脱下手套,罕见地先开口称赞。
俞瑾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术衣已被汗水浸透。她看向同样疲惫的程陌,
突然笑了:"现在我相信林教授把我们凑在一起的原因了。"程陌挑了挑眉:"什么原因?
""你擅长看到树木,我擅长看到森林。"俞瑾眨眨眼,
"合在一起才能照顾好整片森林里的每棵树。"这个比喻让程陌嘴角微微上扬。那一刻,
他眼中冰封的湖面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。"去休息会儿吧。"他轻声说,
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柔和。俞瑾摇摇头:"还有查房..."话未说完,一阵眩晕突然袭来。
她踉跄了一下,被程陌稳稳扶住。"36小时没合眼了吧?"他的声音近在耳畔,
"医生自己先倒下,怎么照顾病人?"最终俞瑾被程陌"命令"去天台透气。
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,却也比不上医院中央空调的冷冽。她深吸几口新鲜空气,
忽然感觉肩头一沉——程陌不知何时站在身后,将他的白大褂披在了她身上。
"我不冷..."俞瑾下意识推辞。"你手在发抖。"程陌不由分说地将外套拢紧,
"低血糖还是睡眠不足?""都有吧。"俞瑾苦笑着承认。
程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保温杯:"喝点热的。"俞瑾接过杯子,
温热的甜香扑面而来:"红糖姜茶?"她惊讶地看着这位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经外科医生。
"护士站常备的。"程陌望向远处,似乎有些不好意思,"我经常...忘记吃饭。
"两人并肩站在天台栏杆前,沉默却不再尴尬。忽然,一片冰凉落在俞瑾鼻尖。"下雪了?
"她抬头,看见无数细小的雪花正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。"春雪。"程陌轻声说,
"来得突然,去得也快。"俞瑾突然想起什么,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盒:"尝尝?
我自己调的樱花茶,专治各种疲惫。"程陌迟疑地接过一片粉色的茶粒,放入口中。
甜中带苦的茶香在舌尖绽放,他微微闭眼的表情让俞瑾心跳漏了半拍。"好喝吗?"她问。
程陌睁开眼,春雪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:"很特别。"顿了顿,又补充道,"像你一样。
"就在这时,俞瑾的手机响起。接通后,林教授急促的声音传来:"山区小学爆发群体流感,
有多个重症儿童,需要立即组织医疗队前往!""我马上安排。"俞瑾职业本能立刻启动。
挂断电话,程陌已经站直身体:"我去准备神经科急救药品。""你要去?"俞瑾惊讶地问。
这种偏远地区出诊通常由急诊科和儿科负责。程陌点点头,眼神坚定:"那里医疗条件差,
万一出现脑炎并发症..."他没有说完,但俞瑾已经明白。"我去通知其他队员。
"她转身要走,却被程陌叫住。"俞瑾。"这是程陌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,
"点你熟悉的医护,不要太多人,但要精干。"两小时后,医疗队在急诊门口集合。
程陌背着鼓鼓囊囊的急救包走来,看到俞瑾只带了三个人的小队,满意地点点头。
"程主任亲自带队?"年轻的儿科医生惊讶地问。程陌检查着装备清单,
头也不抬:"山区路况复杂,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。"他抬头看向俞瑾,
眼神中有一丝俞瑾读不懂的复杂情绪,"我希望团队里有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。
"救护车驶离城市时,春雪渐渐变大。俞瑾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,
不知为何想起程陌品尝樱花茶时微微扬起的嘴角。那个瞬间的他,
与平日里冷峻的神经外科专家判若两人。她偷偷瞥了一眼坐在对面的程陌。
他正专注地阅读着山区传来的患儿资料,侧脸在车窗透入的光线中如同雕塑般轮廓分明。
似乎感受到她的目光,程陌突然抬头,两人的视线在颠簸的车厢中相遇。俞瑾慌忙移开视线,
却没看到程陌眼中一闪而过的温柔。车窗外,春雪无声地覆盖着远去的城市轮廓,
仿佛为这段刚刚萌芽的情感铺上一层纯净的背景。
第四章:雪中同行救护车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,窗外的雪越下越大。
俞瑾紧盯着GPS导航,眉头越皱越紧。"还有十公里,但海拔会再上升五百米。
"她转向程陌,"这种天气继续上山有风险。"程陌刚要回答,
对讲机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:"医疗队请注意!前方三公里处发生山体滑坡,道路中断!
重复,道路中断!"司机一个急刹车,全车人猛地前倾。程陌下意识伸手护住俞瑾的头,
自己的手肘却重重撞在车壁上。"有没有伤员?"他第一时间询问。确认全员无恙后,
医疗队迅速商议对策。"只能徒步了。"程陌果断决定,"把必需品分装,轻装上阵。
"俞瑾清点着急救包:"药品、简易呼吸器、退热贴...至少需要带二十公斤装备。
""我背大部分。"程陌已经将几个最重的包挂在自己肩上,"李医生负责导航,
王护士照顾女医生。"俞瑾刚要抗议这种"特殊照顾",程陌已经推开车门踏入风雪中。
她只好快步跟上,寒风夹杂着雪粒扑面而来,瞬间冻红了她的脸颊。山路被积雪覆盖,
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。医疗队排成一列,程陌打头,俞瑾断后。海拔不断升高,
俞瑾的呼吸越来越急促,眼前开始发黑。"停一下!"程陌突然转身,"有人跟不上了。
"俞瑾想说自己没事,却双腿一软跪倒在雪地里。朦胧中,她感觉有人一把扶住她,
然后是程陌近在咫尺的声音:"你在高原反应。慢呼吸,别急。"他解开自己的外套,
将俞瑾冰冷的手贴在自己毛衣下的胸膛上。隔着薄薄的衣料,
俞瑾能感受到他有力的心跳和体温。"你...会感冒的。"俞瑾试图抽回手。"别动。
"程陌命令道,声音却比平时柔和,"体温交换是最快的复温方法。
"其他队员默契地围成一圈为他们挡风。几分钟后,俞瑾的视线终于清晰起来,
这才发现程陌的嘴唇已经冻得发白。"我没事了,继续走吧。"她急忙说。
程陌审视着她的脸色,点点头,却突然解下自己的围巾裹在俞瑾脖子上:"你气管敏感,
冷空气刺激会加重高原反应。"没等俞瑾拒绝,他已经转身继续带队前行。
围巾上残留着程陌的气息,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某种冷冽的木质香,莫名让俞瑾感到安心。
又艰难行进了约一公里,最危险的路段出现了——一段贴着悬崖的之字形小路,
宽度不足半米,外侧没有任何护栏。"一个一个过,踩我的脚印。"程陌率先踏上去,
积雪在他靴下发出咯吱声响。俞瑾走在队伍最后,小心地踩着前人的脚印。
就在她即将通过最窄处时,一块松动的石头突然从山体滚落。"小心!"程陌的喊声传来,
但已经晚了。俞瑾脚下一滑,整个人向悬崖外侧倾斜。千钧一发之际,
一只有力的手死死抓住了她的手腕!"抓紧我!"程陌半个身子探出悬崖,
另一只手抓住裸露的树根。俞瑾悬在半空,能听到碎石滚落深谷的声响。
队员们迅速组成人链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两人拉回安全地带。俞瑾瘫坐在雪地上,
心脏狂跳,这才注意到程陌的右手腕已经肿起老高。"你受伤了!"她一把抓住他的手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