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2年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俞辰睁开眼睛时,刺眼的阳光让他本能地抬手遮挡。
当视线逐渐清晰,他发现自己正站在一片开阔的戈壁滩上,
远处矗立着几座低矮的混凝土建筑,一面褪色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"这...不可能..."俞辰喃喃自语,手指无意识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。
疼痛感真实得令人心惊。他明明记得前一秒还在2023年的酒泉控制中心,
作为"天宫"空间站扩建项目的副总工程师,正在监控最新舱段的对接程序。
一道突如其来的强光闪过,再睁眼就到了这里——一个看起来像是三十年前的酒泉。"同志!
你是哪个部门的?怎么在这里闲逛?"一个带着浓重西北口音的声音从背后传来。俞辰转身,
看到一个穿着褪色军装的中年男子正警惕地盯着他。男子胸前别着一枚褪色的毛主席像章,
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工作手册。
"我..."俞辰低头看了看自己——还是那件印有"CNSA"标志的蓝色工装,
只是口袋里多了张工作证。他掏出来一看,上面赫然写着"余晨,
中国航天研究院助理工程师",日期是1992年5月12日。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,
俞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:"我是新调来的余晨,迷路了。""新来的?
"男子狐疑地打量着他,"郑总工没提过今天有人报到。跟我来。"俞辰跟着男子走向主楼,
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。主楼门口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"艰苦奋斗,自力更生"八个大字,
旁边贴着几张手写的通知。走廊里回荡着老式打字机的咔嗒声,
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灰尘混合的气味。男子把他带到一间办公室前,敲了敲门:"郑总,
有个自称是新调来的余晨同志找您。"门开了,一位头发花白、面容严肃的老人出现在门口。
俞辰的呼吸几乎停滞——郑国强!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,
他只在历史照片和纪录片中见过的人物,现在就活生生地站在面前。"余晨?
"郑国强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,"我没接到人事通知啊。
"俞辰的大脑飞速运转:"是...是钱老临时推荐的。他说您这边缺人手。
"他冒险提到了钱学森的名字,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此时应该还在担任高级顾问。
郑国强的表情松动了一些:"钱老介绍的?进来吧。"办公室狭小而简陋,
墙上贴满了手绘的火箭图纸和计算公式。一张木制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图纸,
角落里放着一个老式保温杯。郑国强坐下,锐利的目光审视着俞辰:"钱老最近身体怎么样?
""还...还不错。"俞辰手心冒汗,意识到这是个测试。他回忆着看过的纪录片内容,
"他上周还在说要把系统工程理论应用到载人航天项目中。
"郑国强微微点头:"你学什么专业的?""航天器设计与工程。"俞辰回答,
这次底气足了些,"特别研究过轨道对接和空间站模块化设计。""哦?
"郑国强眼中闪过一丝兴趣,"我们正准备开展相关预研。你有什么想法?
"俞辰知道这是机会也是风险。他深吸一口气,
决定赌一把:"我认为我们可以跳过苏联的'杆-锥'式对接技术,
直接研发更先进的'异体同构周边式'对接机构。"郑国强猛地坐直了身体:"你说什么?
这是你自己想的?"俞辰点头,心跳如鼓。
这种对接方式直到21世纪初才被国际空间站采用,比传统方式更灵活可靠。
"有意思..."郑国强从抽屉里拿出一沓纸,"把你知道的都写下来。"三个小时后,
俞辰交上了十二页密密麻麻的图纸和公式。郑国强越看眼睛越亮,最后拍案而起:"天才!
简直是天才构想!余晨同志,从今天起你加入921工程预研组,直接向我汇报!"就这样,
俞辰——现在叫余晨——开始了他在1992年的"新生活"。他被安排在一间四人宿舍,
同屋的还有三位年轻工程师,其中王建军对他这个"空降兵"明显抱有敌意。
"听说你是钱老特批的?"第二天早餐时,王建军语带讥讽,
"我们这些正规军校毕业的反倒要靠边站?"俞辰没有接话,只是默默啃着硬邦邦的馒头。
食堂里人声嘈杂,墙上贴着"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"的标语,
角落里一台黑白电视机正播放着新闻联播,报道着南巡讲话的内容。"别理他。
"一个清脆的女声在耳边响起。俞辰转头,
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、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女同志在他旁边坐下,"王建军对谁都那样。
我叫苏慧,材料组的。"苏慧——这个名字让俞辰心头一震。在他那个时代,
苏慧是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器总设计师,被誉为"太空材料之母"。而现在,
她就这样鲜活地坐在自己面前,眼睛明亮如星。"谢谢。"俞辰微笑,"我刚来,
很多规矩不懂。""看得出来。"苏慧咬了一口咸菜,"你昨天跟郑总讨论的那些理论,
我听说了。很超前,但..."她压低声音,"有些想法太激进了,
现在国家没那么多外汇买精密器件。"俞辰这才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:1992年的中国,
工业基础薄弱,许多在2023年稀松平常的精密元件和特殊材料,现在要么无法生产,
要么依赖进口。他的那些"超前"设计,很可能因为一个螺丝钉而搁浅。"我明白了。
"他郑重地点头,"需要立足现有条件。"苏慧笑了:"就是这个道理。
下午材料组有讨论会,你要不要来?"就这样,俞辰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的航天团队。白天,
他小心翼翼地贡献着来自未来的知识,既要推动技术进步,又不能显得太过异常;晚上,
他躲在被窝里用小手电记录重要历史事件,试图理清自己穿越的原因和目的。一周后的深夜,
俞辰正在宿舍整理笔记,突然听到敲门声。开门一看,是郑国强。"跟我来。
"老人简短地说。他们来到一间偏僻的实验室,郑国强锁上门,
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文件:"这是中央刚批准的载人航天工程初步方案,代号921。
你看看。"俞辰翻开文件,心跳加速——这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!
在他熟知的历史中,这个工程最终发展出了神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。但此刻,它才刚刚萌芽。
"你的那些想法很有价值。"郑国强严肃地说,"但太超前了。我需要知道,
你这些知识到底从哪来的?"俞辰的手微微发抖。他早该料到会被质疑。
在这个强调政治审查的年代,一个来历不明的技术天才太可疑了。"我..."他犹豫片刻,
决定半真半假地回答,"我在大学时接触过一些国外的前沿论文,自己也做了很多推演。
可能...有些异想天开。"郑国强盯着他看了许久,突然笑了:"年轻人有想象力是好事。
但记住,航天工程不是纸上谈兵。"他指向窗外星空,"那里是我们的目标,
但路要一步一步走。"那一刻,俞辰突然明白了什么。他想起2023年天宫空间站上,
那个以郑国强命名的新型实验舱。老人终其一生都没能亲眼看到中国自己的空间站,
却在艰苦条件下奠定了所有基础。"郑总,我们一定能成功。"俞辰听见自己说,
"也许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。"郑国强拍拍他的肩:"希望如此。从明天开始,
你负责对接机构的小型化设计。苏慧同志会配合你解决材料问题。
"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。俞辰与苏慧几乎形影不离,
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尝试各种替代方案。
苏慧的聪慧和坚韧常常让俞辰惊叹——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,
她仅凭手工计算就能找出最优材料配比。"你为什么对航天这么执着?"一天深夜加班时,
俞辰忍不住问。苏慧停下手中的计算尺,望向窗外的星空:"我父亲是搞两弹一星的,
在我十岁那年因辐射病去世。他临终前说,中国总有一天会送自己的宇航员上天。
"她转头微笑,"我想亲眼看到那一天。"俞辰喉咙发紧。在他所知的历史中,
苏慧确实见证了神舟五号升空,但那时她已经癌症晚期。而现在,这个鲜活的生命就在眼前,
为同一个梦想奋斗。"你会看到的。"他轻声承诺,突然有了改变历史的冲动,
"而且会比所有人想象的更辉煌。"一个月后,俞辰小组成功研制出了简化版对接机构原型,
在基地引起轰动。庆功宴上,平时严肃的郑国强难得地喝了几杯白酒,
拍着俞辰的肩说:"你小子,真是我们的大福星!
"王建军不情愿地过来敬酒:"之前小看你了。不过别得意,我迟早会超过你。
"俞辰笑着碰杯:"期待你的表现。"他知道,在原本的历史中,
王建军后来成为了长征五号的总设计师。宴会结束后,苏慧和俞辰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。
戈壁滩的星空格外璀璨,银河如练。"余晨,有时候我觉得你像个先知。"苏慧突然说,
"你总能在遇到技术瓶颈时,提出刚刚好的解决方案。
"俞辰心跳漏了一拍:"只是...运气好。""不,不只是这样。"苏慧停下脚步,
认真地看着他,"你知道我昨晚在资料室看到什么吗?过去三十年的所有航天期刊,
没有一篇提到过你那种对接设计理论。"夜风拂过,俞辰感到一阵寒意。
苏慧比他想象的更敏锐。"你到底是谁?"她轻声问。俞辰望着满天星斗,
突然有种倾诉的冲动。也许是因为酒精,也许是因为这一个月来积累的情感,
他开口了:"如果我告诉你,我来自未来,你会相信吗?"苏慧没有笑,也没有表现出惊讶。
她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,月光在她眼中流转。"继续。"她说。俞辰的话一出口就后悔了。
夜风卷着戈壁滩的细沙从两人之间穿过,苏慧的眼睛在月光下闪烁着难以解读的光芒。
"未来?"她轻声重复,语气里没有俞辰预想的嘲笑或怀疑,而是一种奇特的平静,
"具体是哪一年?"俞辰的喉咙发紧:"2023年。""证明给我看。
"苏慧突然抓住他的手腕,力道大得惊人,"如果你真的来自未来,就证明给我看。
"俞辰环顾四周,确定无人后,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了那个他一直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。
屏幕已经碎裂,电量仅剩7%,但还能开机。
当熟悉的锁屏界面亮起——一张他在天宫空间站舱内拍摄的地球照片——苏慧倒吸一口冷气。
"这是...""天宫空间站,中国自主建造的太空家园。"俞辰滑动屏幕,调出更多照片,
"这是核心舱'天河',这是实验舱'问天',这是..."苏慧的手指颤抖着触碰屏幕,
放大一张空间站外部的全景照。照片上,阳光照耀着银白色的舱体,
背景是蔚蓝的地球和漆黑的太空。"我们真的做到了..."她的声音哽咽了,
"比我想象的还要美。"俞辰迅速关掉手机,电量图标已经变红:"现在你相信我了?
""从你第一天提出异体同构对接方案时,我就知道你不简单。"苏慧深吸一口气,
"那些理论至少超前了三十年。但未来..."她突然抓住俞辰的手臂,
"神舟飞船成功了吗?我们的宇航员上天了吗?""2003年,
杨利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。"俞辰轻声回答,"到2023年,
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,完成了多次舱外活动和太空授课。"苏慧的眼中泛起泪光,
在月光下晶莹闪烁。她松开俞辰,转身望向无垠星空,肩膀微微颤抖。"对不起,
我不该告诉你这些。"俞辰内疚地说,"改变历史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。""不,我很感激。
"苏慧转回来时,脸上带着坚定的微笑,"知道梦想终将实现,这感觉...太好了。
"她犹豫了一下,"那么,你为什么会来到这里?"俞辰摇头:"我不知道。
我正在监控天宫新舱段对接,突然一道强光闪过,就到了这里。
"他苦笑着指了指身上的现代工装,"连衣服都没换。"两人沉默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,
各自沉浸在思绪中。经过实验楼时,苏慧突然停下。"等等。"她拉着俞辰拐进一条小路,
"安全科的人在你宿舍门口。"俞辰心头一紧。果然,两个穿制服的人正站在他的宿舍门外,
王建军在一旁说着什么,不时指向室内。"他举报你了。"苏慧压低声音,
"王建军一直怀疑你的身份。"俞辰的血液几乎凝固。在这个年代,
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完全可能被当作间谍处理。"跟我来。"苏慧拽着他绕到建筑后方,
从一扇不起眼的小门进入材料实验室,"你可以在这里躲一晚。
"实验室里堆满各种金属样本和仪器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化学药剂气味。苏慧锁好门,
拉上窗帘,从柜子里取出一条毯子。"条件有限,将就一下。"她递给俞辰一杯热水,
"明天我想办法帮你弄张临时通行证。"俞辰接过杯子,两人的手指短暂相触。
苏慧的手温暖而粗糙,是长期做实验留下的痕迹。"为什么要帮我?"俞辰问,
"知道我的身份后,你应该上报才对。"苏慧歪着头看他,忽然笑了:"你知道吗?
在我八岁时,父亲带我去看了一场流星雨。他说每颗流星都承载着一个梦想,
而中国人的梦想终将飞向星空。"她轻轻握住俞辰的手,"你证明了他是对的。就凭这一点,
我信你。"俞辰感到一股暖流涌向心脏。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,苏慧的理解像黑暗中的灯塔。
"还有件事..."他犹豫着是否该说出那个残酷的事实——在原历史中,
苏慧将在2005年因癌症去世,无缘亲眼看到天宫升空。"怎么了?
"苏慧敏锐地察觉到他的迟疑。"没什么。"俞辰最终选择隐瞒,"只是...谢谢你。
"那晚,俞辰蜷缩在实验室的长椅上,思绪万千。
改变历史的道德困境与对苏慧日益增长的好感交织在一起,让他难以入眠。窗外,
戈壁滩的星空依旧璀璨,与三十年后别无二致,只是少了那些属于中国人的太空家园。
第二天清晨,苏慧带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。"好消息是郑总工帮你挡下了安全科的调查,
说是特殊人才引进程序有疏漏。"她递给俞辰一套崭新的工作服和临时证件,
"坏消息是王建军不会善罢甘休,而且..."她压低声音,
"莫斯科方面对我们的项目突然表现出异常兴趣。"俞辰心头一凛。1992年,
苏联刚刚解体,大量航天专家和机密技术外流。
中国正试图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一些关键技术,而西方对此高度警惕。
"有人怀疑我是苏联间谍?"苏慧点头:"你的超前知识太显眼了。
郑总工建议你低调一段时间,专注于理论工作,少参与实际项目。"俞辰攥紧了临时证件。
这意味着他将被边缘化,无法直接影响中国航天的发展轨迹。"不行。"他坚决地说,
"我必须参与核心项目。苏慧,你知道我能带来的价值。""我知道,
但..."苏慧欲言又止,最终叹了口气,"先避过这阵风头再说。对了,今晚十点,
带上你的'未来设备',我在观测台等你。"夜幕降临后,俞辰悄悄溜出宿舍。
酒泉的观测台是一座简陋的圆形建筑,顶部有个可旋转的穹顶,
里面安装着一台老式天文望远镜——在2023年,这台仪器会被陈列在航天博物馆里。
苏慧已经等在那里,身边还放着两个饭盒。"饿了吧?我从食堂偷了点吃的。
"她笑着打开饭盒,里面是几个冷馒头和咸菜,"条件艰苦,将就一下。"俞辰心头一暖。
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这样的"偷食"已经算得上奢侈。两人肩并肩坐在观测台边缘,
仰望星空。"给我讲讲未来吧。"苏慧咬了一口馒头,"特别是...未来的我。
"俞辰的喉咙发紧。他不能说出真相,但又不想完全撒谎。
病弱首辅的三嫁泼辣小娇娘(裴长风苏婉婉)最新推荐小说_在哪看免费小说病弱首辅的三嫁泼辣小娇娘裴长风苏婉婉
道痕,从撞破邪神祭祀开始(沈默沈默)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大全道痕,从撞破邪神祭祀开始沈默沈默
被退婚后才知我是活阎罗?全族下跪求我原谅陆子琪张阳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陆子琪张阳)被退婚后才知我是活阎罗?全族下跪求我原谅最新小说
道痕,从撞破邪神祭祀开始(沈默沈默)在线免费小说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道痕,从撞破邪神祭祀开始沈默沈默
提携玉龙为君死(佚名佚名)在线免费小说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提携玉龙为君死佚名佚名
七国烽烟录项临荆芸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在线免费小说七国烽烟录(项临荆芸)
七国烽烟录项临荆芸完本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完结版七国烽烟录项临荆芸
残红委地无人惜(佚名佚名)在线免费小说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残红委地无人惜佚名佚名